公司新聞
聯系人:俞經理
電話:025-85581709
手機:13809042500

掃描二維碼
關注科進公眾號
心梗后心臟損傷新標準
作者:南京科進 瀏覽:374 發布時間:2015/7/3 10:49:23 心臟損傷的結果大致兩類:一為大量出血,迅速死亡,但也有部分患者能夠到達醫院而獲得救治。另一類為心臟傷口太大,特別是心包傷口很小,血流至心包內不易排出,壓迫心臟,血液回流受阻,心臟排血量明顯減少,而引起一系列心包填塞癥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何奔教授團隊,新近原創性地提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功能的全新分級標準,為心梗患者"量身定制"了一套準確、客觀、簡便的心臟功能"分級預警"評價體系。
新分級以心肌梗死后心臟重構的病理生理機制為向導,有機結合心臟磁共振和心臟超聲的影像評價優勢,利用心臟磁共振準確評價心肌活性,同時結合心臟超聲評估心臟射血功能,探查病理性心臟重構,從組織學、病理學、功能學等方面全方位評價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臟損傷。
心梗患者的后續康復及勞動力水平的評估,對于長期生存非常重要。然而,一次心梗后究竟造成了多大程度的心肌損害,臨床上始終缺乏一套簡明的分級評估體系。目前的評價方法主要有紐約心功能分級(NYHA)和常規心臟超聲測定射血分數(LVEF),前者完全依賴于患者的主觀感受,后者對于小范圍的心肌梗死并不敏感,都不能準確地反映出當次心梗后的心臟損傷程度,無法滿足臨床醫生評估預后、制定二級預防方案的要求。
何奔團隊在常規開展心梗患者心臟磁共振檢查的基礎上,經過基于病例的隨訪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分為4個等級的心肌梗死后心臟功能分級新標準:0級-心梗后僅有心肌水腫而無心肌壞死,心肌損傷小,預后最佳; 1級-造成心肌壞死但未導致心臟功能和結構改變;2級-不伴有心臟重構的心功能減退,患者的心功能有望通過二級預防和后續康復治療獲得改善;3級-當心臟出現病理性重構,即在心臟擴大與重構明顯基礎上出現的心功能降低,提示心臟損害嚴重;4級-在3級的基礎上,如果出現二尖瓣反流,則提示預后不良。
新標準的初步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新分級是心梗患者不良預后的獨立預測因子。今后心梗患者將有望在出院后得到屬于自己的分級預警標識,就像氣象預警一樣,不僅便于患者直觀了解自身狀態,更能幫助不同醫療機構和醫生間更精確地溝通患者病情,推動冠心病患者的注冊管理,并為勞動力評定提供科學準確的指標。
上一篇:只補鈣就能治療骨質疏松嗎?
下一篇:看到這里,你還做手機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