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聯系人:俞經理
電話:025-85581709
手機:13809042500

掃描二維碼
關注科進公眾號
情緒污染過度 小心真的傷“心”
作者:南京科進 瀏覽:453 發布時間:2015/8/24 9:25:07
情緒是最難控制的,當我們遇到天災,人禍,生離,死別,悲傷痛苦的感覺如潮水擋都擋不住。深陷在這些不良情緒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釋放的話很容易對人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
災難突發,不僅給人的心理帶來沖擊,這種沖擊還可能引發生理上的不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特意在其微博撰文提醒:一起又一起的災難,越是突發,越是意料之外,越是身陷或情陷之中,越要注意調整情緒,包括自我調整、傾訴、痛哭、釋放,切莫把悲傷強壓在心里,因為過度悲傷可能導致應激性心臟病。
據張海澄介紹,這種病最先是在日本發現的,后來被歐美乃至全世界認可,命名為tako-tsubo心肌病(ttc),又稱應激性心肌病、左心室心尖球囊綜合征,其主要特征為可逆的左心室室壁運動異常而無冠狀動脈的異常。常常表現為心臟左心室的一塊心肌突然變薄,被血液沖擊得像氣球一樣鼓起來,在心尖形成一個大球囊,又像捕章魚的簍子。因為這種病通常起因和情緒有關,所以被稱為應激性心臟病。
緊張、不安、焦慮、悲傷等情緒為什么會引發心肌變薄、使心臟像氣球一樣心尖部位膨出呢?張海澄介紹,這主要是因為應激的情緒會引起人體內的激素改變,進而引發心肌的改變,同時局部血管痙攣又會加重癥狀。與真正的心臟病患者相比,這類患者的心肌有恢復的可能性,預后也通常比真正心臟病患者要好。
廣州軍區總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向定成介紹,臨床上確實有不少這樣的病例,因為情緒波動、焦慮等引發應激性心臟病,需要急救。“目前醫學上對這種應激性心臟病的發病機制了解還不夠透徹,尚處于學術研究階段。”有的病人因為一些情緒刺激,發病后出現血管痙攣,跟心肌梗死表現癥狀一樣,但造影檢查發現血管并未堵死,經過治療后,短則1-3個月,最長則6個月即可恢復。“這種病發病率不算高,通常病人沒有基礎疾病,女性患者多一些,平時精神就比較緊張的人群易發,跟遺傳關系不大。”
應激性心臟病其實不難治,主要是患者要注意控制情緒的波動,避免出現強大的刺激過度悲傷,建議盡量建立良好的心態,提高抗壓能力。另外最好學習一些急救常識以防萬一。
相關標簽:經顱多普勒超聲
上一篇:暗箭難防 年輕人也應堤防高血脂
下一篇:女子長期抱孩子腰部“積勞成疾”